设计理念:
本项目选址于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护城河沿岸,处于古城与新城的交界地带。场地兼具高校、居民区与旅游区的复合特征,但长期以来,1100米长的围栏与狭窄步道使校区与护城河割裂,形成消极的空间体验。通过调研发现,居民希望改善居住配套与公共活动空间,游客则期待更多文化展示与游览体验,而苏州大学则拥有丰富的人文与景观资源,却服务对象有限。
基于此,设计提出“校城融合、边界焕活”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分级开放校园,结合软硬边界与分时管理机制,保证安全与共享并存;另一方面在滨水步道上引入多元功能与景观更新。设计选取“榭、廊、台、亭”等空间节点进行重点改造,分别营造入口口袋空间、通透漫行体验、城市公共舞台与地标性小亭,串联成完整的滨水活力带。
整体方案既延续苏州园林“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又通过现代化构筑与多层次开放体系,强化了苏大与城市的互动,提升了滨水步道的功能性与景观性,最终实现一条高品质、可共享的滨水公共空间。
基于此,设计提出“校城融合、边界焕活”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分级开放校园,结合软硬边界与分时管理机制,保证安全与共享并存;另一方面在滨水步道上引入多元功能与景观更新。设计选取“榭、廊、台、亭”等空间节点进行重点改造,分别营造入口口袋空间、通透漫行体验、城市公共舞台与地标性小亭,串联成完整的滨水活力带。
整体方案既延续苏州园林“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又通过现代化构筑与多层次开放体系,强化了苏大与城市的互动,提升了滨水步道的功能性与景观性,最终实现一条高品质、可共享的滨水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