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品管理  >  作品详情
“1928青年工场”青年旅馆设计
参赛组别:建筑组
作品作者:杜晟
所属院校:东北大学
设计理念:
青年旅馆运动的第一位组织者威廉·芒克曾为这项专为青年人而生的事业确立了初始精神,即“不为任何宗教、政治上的影响所利用、控制,而是属于全世界热爱自然的青年”。一座青年旅馆的落成之际,就是一个新的世界文化交融、青年活动交互的场所形成之时。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青年旅行者暂居场所,青年旅馆在设计上应该囊括青年活力+城市记忆,能够为到此一游的青年旅行者们在充分休憩、自由交流的同时留下独具一格的城市印象。作为一个有着浓烈重工业气息的历史悠久的城市,沈阳给外来旅行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简朴、粗犷的工业风,因此我希望在本次设计中能够更加贴近场地历史文脉和沈阳城市特征。
“1928青年工场”青年旅馆将会是青年的热情活力与沈阳的工业记忆的融合体。“1928”来自于场地内的水塔,水塔于1928年建成,而同年,奉天也被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改名为沈阳,水塔与沈阳共生,见证了沈阳近百年的历史;“青年工场”则有三层含义:一是有“工厂”的谐音;二是致敬本次设计借鉴的沈阳一成功的工厂改造案例——奉天工场文创园;三则是隐喻着青年既能够在像工厂一样宽阔开放的空间里进行多样化的活动,又能够大胆地迈出脚步,自由地将旅行梦想制造成为现实。

那么青年旅馆需要的是什么呢?

自然?
“青年旅馆属于全世界热爱自然的青年。”如果能够在青年旅馆设计中营造一个充分贴合、模拟自然的开放式空间,将能够把青年人的活力最大化地激发出来。

开放?
而建筑内部空间大都四面围合,如何营造这样的开放式空间呢?亦或者,如何在四面围合的空间里面塞满开放包容的氛围呢?

阳光+无阻碍。
因为四人普通间并不需要独立卫浴,所以我希望通过将四人间和旅馆特色空间相结合形成一种特别的居住交流场所。
通过采用内部无视线阻碍的钢桁架阳光厂房和露营营地结合的做法,营造既贴近自然又开放包容的特色青年交流空间。

综上,得出本次青年旅馆设计方案。
分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