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亚马逊雨林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地球之肺”与“绿色心脏”之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数量急剧下降。
受联合国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启发,对可持续发展中第四条促进优质教育和第十一条建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建筑与城市做出回应,我们在亚马逊雨林这个重中之地中设计了一个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进行科研教育的亚马逊雨林科研监测站。我们选址在巴西亚马逊州Jau National Park附近,纬度位于1°50′13.4“S 62°25′25.4”W。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建设“近零耗能建筑”,实现建筑领域中的碳中和,建筑整体采用被动式设计,通过对建筑朝向、建筑屋顶、建筑的遮阳保温、自然通风等设计,使建筑本身收集、储存能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要求。我们将建筑解构为类似于几何的单体并进行错落的高低组合排列,建筑整体分为科研室与住所。处于对安全的考虑,建筑物整体架高至8~15米。建筑群整体西南朝向、无窗无墙体四周三面为竹制纱帘设计,达到通风散热的功效。斜坡屋顶整体角度<45°利于排水,,同时建筑群下方支撑起用于活动行走的网。材料上整体采用当地重蚁木。我们希望此科研监测站可以帮助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
受联合国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启发,对可持续发展中第四条促进优质教育和第十一条建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建筑与城市做出回应,我们在亚马逊雨林这个重中之地中设计了一个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进行科研教育的亚马逊雨林科研监测站。我们选址在巴西亚马逊州Jau National Park附近,纬度位于1°50′13.4“S 62°25′25.4”W。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建设“近零耗能建筑”,实现建筑领域中的碳中和,建筑整体采用被动式设计,通过对建筑朝向、建筑屋顶、建筑的遮阳保温、自然通风等设计,使建筑本身收集、储存能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要求。我们将建筑解构为类似于几何的单体并进行错落的高低组合排列,建筑整体分为科研室与住所。处于对安全的考虑,建筑物整体架高至8~15米。建筑群整体西南朝向、无窗无墙体四周三面为竹制纱帘设计,达到通风散热的功效。斜坡屋顶整体角度<45°利于排水,,同时建筑群下方支撑起用于活动行走的网。材料上整体采用当地重蚁木。我们希望此科研监测站可以帮助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