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设计以「千帆记忆」为概念,旨在将废弃停用的厦门第一码头改建为留存历史记忆的展馆,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活动空间。
厦门历史上曾是以渔业为主的小岛。在一个世纪前,这座码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而诞生,因其位居厦禾路首位,而被命名为第一码头。现如今,厦门已然成为旅游、经济、文化中心,多数码头已经改名扩建,第一码头也在2021年7月搬迁,同期停运。
项目场地位于思明区鹭江道附近的海岸线边,西靠厦门湾,南临海湾绿地公园,东面为老城区。为顺应城市肌理和海岸线,场地平台和建筑体量在南北方向上延展,面向最佳的海景景观面。设置中央广场将城市与海相连结,同时为公共活动提供空间。将原有的栈道和码头保留,作为陈展空间的延伸,记录厦门的历史痕迹。
建筑形体提取「海浪」和「帆」的元素,呼应厦门的海洋、船舶文化。在临海面采用减法沿曲面切削建筑体量,使其具有轻盈感,同时营造出吸引人的入口灰空间。在屋顶上采用加法插入锥形天窗,锥形体块下对应着墙面分隔,使得阳光洒入后形成震撼的光影效果。大跨度的屋顶将两个建筑体块相连,形成整体感,在中央广场上方留出方形洞口。整个建筑形体也暗含「海浪之上,千帆起航」的寓意。建筑材质以白色混凝土和耐候钢板为主。白色混凝土塑造出海边建筑的轻盈感和纯净感。耐候钢的红色随时间而风化改变,使历史可以书写在建筑上,连接第一码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千帆记忆」船舶文化艺术类展馆,镌刻着着厦门码头的历史印记,承载着厦门人勇于探索、开放交融的精神内涵,向着未来「起航」。
厦门历史上曾是以渔业为主的小岛。在一个世纪前,这座码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而诞生,因其位居厦禾路首位,而被命名为第一码头。现如今,厦门已然成为旅游、经济、文化中心,多数码头已经改名扩建,第一码头也在2021年7月搬迁,同期停运。
项目场地位于思明区鹭江道附近的海岸线边,西靠厦门湾,南临海湾绿地公园,东面为老城区。为顺应城市肌理和海岸线,场地平台和建筑体量在南北方向上延展,面向最佳的海景景观面。设置中央广场将城市与海相连结,同时为公共活动提供空间。将原有的栈道和码头保留,作为陈展空间的延伸,记录厦门的历史痕迹。
建筑形体提取「海浪」和「帆」的元素,呼应厦门的海洋、船舶文化。在临海面采用减法沿曲面切削建筑体量,使其具有轻盈感,同时营造出吸引人的入口灰空间。在屋顶上采用加法插入锥形天窗,锥形体块下对应着墙面分隔,使得阳光洒入后形成震撼的光影效果。大跨度的屋顶将两个建筑体块相连,形成整体感,在中央广场上方留出方形洞口。整个建筑形体也暗含「海浪之上,千帆起航」的寓意。建筑材质以白色混凝土和耐候钢板为主。白色混凝土塑造出海边建筑的轻盈感和纯净感。耐候钢的红色随时间而风化改变,使历史可以书写在建筑上,连接第一码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千帆记忆」船舶文化艺术类展馆,镌刻着着厦门码头的历史印记,承载着厦门人勇于探索、开放交融的精神内涵,向着未来「起航」。
